陳倉區實驗小學 姚曉燕 “捧著一顆心來,不帶半根草去”是對教師無私奉獻的寫照。崇高的人生追求、高尚的師德情操、強烈的責任意識、無私的奉獻精神,都充分地表明:教師,是育人的模范,做人的楷模。如果說,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,那么教師的愛便是教育的光輝;如果說,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,那么責任就是教師的靈魂,愛與責任便是教師之魂。 林思辰,女,1989年11月出生,2012年2月參加工作,現任教于新街鎮老莊小學。她參加工作后就喜歡上這所山區小學,喜歡上她的學生。每當看到學生們在露天用餐,在雨天泥濘的操場奔走時,她就知道學生們心中的那個夢想:能有一個水泥操場。前年她偶然看到上海東方衛視的大型游戲類節目《夢立方》,演員陳坤通過節目贏得25萬元夢想基金,并全部捐獻給山區學校。這讓她受到啟發:為什么我不能通過這個方式幫助學生們實現夢想? 當孩子們的夢想成為林思辰的夢想后,她毅然行動起來,自費報名,趕赴上海進行選拔。去年五一假期,她終于帶著她的學生,在母親的陪伴下,站在了上海東方衛視《夢立方》的舞臺。面對那些看是簡單實則不易的益智類游戲,她沉著應戰,毫不氣餒,連闖四關,最終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為全校學生贏得了兩萬元的夢想基金。 作為八零后,她的行動源自于她愛教育、愛學校、愛學生的樸素真清楚,表現出她純潔無私、樂于奉獻的崇高境界,詮釋了一名當代年輕教師的職業理想和精神追求,樹立了人民教師的美好形象。真正體現了她愛學生。為了改善落后的教學條件,她敢想敢做,夢想成真,是我們學習的楷模。 今年,我班轉來了一個名叫杜俊凱的學生。該生性格內向,不愛和同學交流。上課既不認真聽講,也不搞小動作,就那么茫然的坐在座位上,放學站路隊時離其他同學一米遠,顯得格格不入。作業不交,抽屜里書本垃圾胡塞,書包躺著地上。這個孩子的行為習慣怎么那么差 ?通過與家長的溝通,我了解到: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,在杜俊凱上一年級時就把他送到園丁寄宿,每周回一次家。媽媽在老家生了個妹妹需要照顧,爸爸在寶雞賣菜。孩子平時的生活都在托管。 了解這一情況,我十分感慨:六歲正是孩子需要父母呵護的時候,需要親情的愛撫,需要家的溫馨。而他由于父母望子成龍心切,便狠心的將孩子交給了學校。難怪他小小年紀就沉默寡言, 沒有媽媽日常生活的照顧、關心和教導,所以他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。 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,我一改以前的做法,給他一些關心和幫助。那是星期一升旗的時候,在站隊時我發現杜俊凱手上、臉上被中性筆油抹的很花,活像唱戲的小丑,我趕緊讓我班的劉潤達帶他去辦公室清洗。清洗干凈后,我發現這孩子長得挺秀氣、挺白凈的,是個可愛的孩子。一次寫作業時,我發現杜俊凱拿筆芯寫作業,我問他筆殼呢?他低頭不吭聲,問他有沒有文具袋,他還是一聲不吭。我從講桌的筆筒拿出筆讓他寫作業。他雖然沒有吭聲,但他眼睛有了變化,有了感激的眼神。我召開班干部會議,讓大家和杜俊凱交朋友,課間玩時叫上他,讓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。并讓學習好的王伊彤幫助他,上課走神時提醒他注意聽講,下午到校后提醒他寫作業、交作業。慢慢的,他有些變化,交到了朋友,課間不再孤零零的坐在座位上,和同學在課間追逐打鬧,有時他的臉上洋溢著天真的笑容。 上周檢查作業時,組長向我告狀說,杜俊凱沒有寫日記,因為他沒有日記本。我聽了,沒有批評他,在上課時,我給他一個日記本,讓他寫日記。過了兩天,我問組長,杜俊凱的家庭作業完成怎么樣?組長說,比以前有進步,但還是他們組最差的。有進步就最好,要讓他一下子改掉不良習慣是不可能的。盡管在班級還出現把臉和手弄臟,盡管有時他不交作業,盡管有時上課會搞小動作,但比起開學初他進步了。我相信他會越來越變好的。對他的幫助是我作為一個教師應盡的責任。 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,家長既然將孩子交給了我,我有責任承擔孩子的教育義務,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讓孩子健康成長。有一些學生經常搗蛋調皮,我生氣時,我就會換位思考:“假如是我的孩子”我該怎么做?這樣一想,就會理解孩子的舉動,就會心平氣和給學生講道理。 盡管對孩子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,效果不可能立竿見影。但既然干了這一職業,就要懷著一顆仁愛之心來對待孩子,用責任心來關心孩子,用耐心來鼓勵孩子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師魂。 |